对于AI,不用嘲笑,也不要过誉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23 14:46:42   阅读量:0

2018 年博鳌论坛首次应用AI 同声传译,本是机器翻译等 行业一次较为重要的突破,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 AI 同传表现虽有瑕疵,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找AI 的 黑历史、挖它的“槽点”、抗拒它,而是要主动适应,迎 接“AI 时代”的到来。

评论员/柯观 编辑/吉菁菁 供图/视觉中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的话题隔一段时间就会火一把。刚结束不久的国际盛会——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运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同声传译就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将发言外宾用英文表述的“一带一路”翻译成了“一条公路和一条腰带”“道路和传送带”。

此次AI同声传译被吐的“槽点”还有不少,比如系统崩溃,乱码,一会儿一个“啊,啊”,连续出现一堆“for,for,for……”,甚至连自己的英文缩写“AI”都认不出,只能翻译成“挨”。这么多的梗,以至于翻译界一片唏嘘和自嘲:“饭碗终于暂时保住了!”

相关负责人出面解释,博鳌论坛活动规格高,演讲者的语种变化多、专业方向多、发言人数多,有各种语料知识、专业名词、五湖四海的英语流派,再加上话筒杂讯、回声等环境音的干扰,AI同声传译确实面临较大挑战。

但一些网友并不认账,认为企业就会吹牛,过度吹嘘自己的AI产品取得了何等突破性、开创性的成果,鼓吹AI翻译将取代同传。现在出这样的事,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还有业界人士表示,相关企业之所以夸大当前AI的作用,对“机器翻译将取代人类”进行过度宣传,更大程度上是在证明机器翻译的商业价值,以此提振股价、获得投资。

这些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就AI本身而言,还是要眼光放长远一些,就算当前在实际的商业应用中,有这样那样漏洞、缺陷或不足,可算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靠技术创新与进步解决,其未来仍是值得乐观期待的。

AI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计算机科学,几十年来在业界并无标准定义,有的人强调它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模仿,有的则强调它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的强调“它能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

但无论从哪种定义出发,AI还是具有一些为业界所公认的特征。比如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哲学和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仿生学等很多学科。

在应用层面,如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都是AI大显身手的领域。

由于半导体技术及计算能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AI此前的发展屡有起落。如今,得益于机器深度学习、半导体等新技术的发展,AI的计算能力大幅增强。同时,随着4G、5G技术的出现,信息传输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让以往很多只在理论上可行的AI技术已有条件成为现实。

比如上世纪90年代IBM的“深蓝”在“人机大战”中战胜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以及前两年“阿尔法狗”连续战胜李世石、柯洁等围棋顶尖高手,都堪称AI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AI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始自2013年或更早一些时间。AI行业除了在芯片等基础技术或产品上有新的突破之外,与各传统行业相结合的商业应用更呈全面开花之势。除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之外,诸如教育机器人,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人驾驶、展示引导、游戏娱乐等应用场景已较为常见。同时一些家用机器人也开始进入家庭,承担起娱乐、家务、残疾人生活辅助等职责。在一次行业论坛上,某AI企业负责人就表示,未来五到十年,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像十年前重视“互联网+”一样去重视“AI+”,每一个行业都在深度地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

2018年博鳌论坛首次应用AI同声传译,本是机器翻译等行业一次较为重要的突破,却因为技术原因出现瑕疵。不过,虽然有同行的非议,有传统人工同声传译的“口水”,但还是应充分肯定此项技术应用的正面价值。

要知道,机器翻译领域的同声传译被誉为“人工智能的圣杯”,因为这项任务需要极高的认知能力,就连人类也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学习,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掌握。它不仅要能即刻翻译,还要能根据语境瞬间判断演讲者表达对错,然后对这条语句进行及时挽救。这一行为即使是人都可能要犹豫,何况是AI呢?

换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是“吃一堑,长一智”。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往往从发现问题开始,AI翻译此次在博鳌论坛上“出糗”,不仅会促使该技术系统的提供商对其进行改进提升,还会警醒其他同行认真完善和提高自家产品的技术水平,以保证在一些重要场合不再出类似状况。

除了机器翻译这一领域,相信AI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说,AI诞生至今已有60余年,真正获得大发展也就是近几年时间,偶尔出个洋相虽然对相关企业或行业声誉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焉知不是某项AI技术革命的起点?

AI是二十世纪及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几大前沿技术之一,也是现在及将来国际科技、产业竞争的焦点。在我国,AI既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激励,亦有来自投资界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关爱。这样的大气候下,一些企业出于融资、股价等考虑,有可能会对AI过度包装与宣传,推动形成投资热潮,无形中会催生一定的泡沫。这当然是值得警醒的。

不过李彦宏说得好,“对于AI,不用嘲笑,也不要过誉”。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找AI的黑历史、挖它的“槽点”、抗拒它的到来,而是要主动适应,迎接“AI时代”的到来。对于AI从业者,尤其需要客观认清技术与产业应用现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AI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