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没长三只眼睛?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04 15:44:07   阅读量:0

人为什么没长三只眼睛?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阴雨天心情会不好,大晴天就会心里暗爽;蛋鸡养殖场里面24小时灯火通明;睡眠不好或者倒时差,吃点褪黑素就能有所改善。

其实这种种现象都和人类的第三只眼睛——松果体有关系。从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来看,无论是运动系统、循环系统还是神经系统,都是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为什么很多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头部正中尚存在的第三眼,到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就找不到了呢?甚至在体表连个残迹都没留下?

通过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三只眼的解剖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第三只眼不具有典型的复杂眼球结构,而更类似于一些感光细胞集合成的“盘子”。

由于没有屈光结构,所以第三只眼不可能具有清晰的成像功能,而是仅能感光,第三只眼收集到的光信号通过神经传入脑的特定结构,通过处理,对一些基本的生命节律和逃避机制起调节作用,比如睡眠-觉醒、对季节的感知、繁殖行为等等。

视觉的基础是视紫红质的结构改变,视紫红质接收光照后变构,将光学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然后影响视网膜细胞跨膜离子流,产生电信号。变构的视紫红质再变构回去,改变的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还要再通过钠钾-ATP酶泵回原有的静息水平,这些过程都是耗能的。所以第三只眼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耗能户。

高等脊椎动物,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第三只眼则完全退化,曾经与第三只眼相通的大脑结构却保留了下来,即上丘脑旁的一颗松子状的结构——松果体。松果体保留了全部用于调节生物情绪和节律性活动的内分泌功能。我们熟知的褪黑素(松果体素)就是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动物的睡眠规律。

而第三只眼接收光信号的功能则整合到了对称分布的眼球上。可见哺乳动物和鸟类抛弃第三只眼是因为拥有了功能更加强大的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多数视力不佳),干脆就出于能量和营养的经济考虑,把第三只眼功能整合进去了。但是第三只眼的神经中枢却完整地保留在脑子里,控制着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很多生物节律。

■知乎ID:菲利普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外科学

染发剂的染色原理是什么?

染发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暂时性染发剂,主要用一些跟头发亲和力不强的染料,比如食用色素柠檬黄、日落黄、荧光绿、玫瑰红或者用铁红铁黄制成喷雾、啫喱、发蜡等等,使用时直接作用到头发上,在表面物理性地遮盖住头发本身的颜色,想要褪掉颜色的话,直接用洗涤用品洗掉即可,主要用途是演员化妆、夜场娱乐等等,这种染发剂对头发头皮几乎毫无影响。

第二种是半永久性染发剂,采用一些分子小,跟头发亲和力比较强的碱性、分散染料等等,作用到头发上停留一段时间,后洗去剩余膏体,由于分子量小,更容易渗透入头发内部,从而使得颜色可以保留数日并能耐住数次的冲洗才褪去。

第三种就是最常见的永久性染发剂了,市面上常见的通常分为AB剂型。A剂的有效成分为染料中间体、耦合剂跟碱性物质;B剂的有效成分为双氧水。作用原理是中间体与耦合剂以小分子的形态渗入到头发内部,在碱和双氧水的作用下,形成相对大的分子,从而卡在头发内出不来,因此能保存相对长的一段时间。

染发的危害一直是个争议颇大的问题,首先是多种中间体耦合剂在实验中表现出了强过敏性;B剂中的双氧水与皮肤直接接触也可能会引起红肿、荨麻疹等过敏问题,甚至致癌、致畸。但目前能表现出明显致癌作用的原料已被禁用(如间苯二胺),含重金属的染发剂也几乎消失了,所以最应该考虑的还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过敏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染发造成的伤害呢?首先,如果是第一次染发,最好自己做下斑贴试验,确认不会过敏后才可进行染发。第二,尽量避免染发过程中染膏接触到头皮。最后,需要漂后才能染的颜色,请权衡轻重。漂粉存在的过硫酸盐氧化性很强,加上B剂的双氧水,相当于对头发造成了二次伤害。

■知乎ID:多多呀多多,化工、美发行业

自制的果汁如何抗氧化?

果汁很容易被氧化,苹果汁尤其明显,刚打出来颜色就开始加深了。导致果汁氧化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酚类物质,它们一遇到空气就会被氧化成醌类;而醌类吸光性比较强,于是我们辛苦榨出来的果汁颜色就变深了。

不仅如此,酚类还有个本事,就是跟蛋白等大分子结合,然后产生絮状沉淀。很多果汁包装上都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底部有沉淀,属于正常现象,而非质量问题。说起来这确实是正常现象。

可见,如果想要让果汁抗氧化,一定要针对酚类物质来解决。比如有一种酶,它可以将酚类及芳胺类物质消解到二氧化碳的程度,却不影响其他有机物,比如糖分。因为造纸废水中的酚类含量特别高,这种酶也成了处理这类污水的好帮手。它的名字就叫做——漆酶。

漆酶对人体没有毒性,啤酒酿造者们已经启用了这种酶,防止啤酒沉淀。如今,它也成为了果汁行业的新宠。

■知乎ID:孙亚飞,清华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