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如何诊治?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7-25 16:07:39   阅读量:0

近年来,因长时间沉迷于网游之中,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游戏成瘾导致的悲剧频频发生:2017年,17岁的广东青年小刘窝在宿舍连续玩网游40多个小时罹患脑梗;湖南慈利23岁女性被年仅15岁的初三学生残忍杀害,只因后者沉迷于暴力网游,想体验在现实中杀人的快感。

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究竟给谁打了一针“清醒剂”?游戏成瘾如果是病,该如何诊断?是否“有药可医”?记者先后采访了临床医生、心理医生和相关专家,为公众揭开游戏成瘾防治的现状。

游戏成瘾仍以心理治疗为主

陶然认为,游戏成瘾者应该接受治疗。很多孩子玩网络游戏不上学,在医学上这叫“社会功能受损”。他们曾经通过核磁对100多个病例进行对照试验发现,这些游戏成瘾者的大脑功能出现变化。

大脑组织与人体肌肉一样,不用则废。因玩游戏无需太多思考,大脑只要兴奋一个区就够用,时间久了,其脑功能就会“废用性萎缩”,出现情感麻痹等症状,注意力、情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严重退化。大量核磁、脑功能检查显示,孩子若每天玩网游6小时以上,半年后,其大脑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下降15%,大脑氧代谢下降8%。

“然而,目前,对于已经网络和游戏成瘾的孩子,仍是以心理治疗为主。目前并没有专门治疗游戏或网络成瘾的处方药,只有当这些成瘾的孩子出现了其他的并发症,比如抑郁、焦虑才会用药。”陶然说。

杨可冰也比较支持心理治疗为主的方法。他介绍,目前,治疗成瘾相关障碍比较常用和主要的方法是:先实施简短干预,如果这一方法不能取得效果的话,会给患者采取动机访谈的心理治疗,也可以叫做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另外,对于一些患者戒瘾之后所出现的情绪方面的不良反应,可以采用药物合并的方法,不过这个药物治疗应该是短暂的辅助。比如短时间内使用一些药物,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至于一些非法的电击、体罚等手段,根本就没有确定的科学依据。

杨可冰说,目前,游戏障碍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可能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配套的设施、人员来治疗游戏成瘾者,并且不同的医生心理咨询的技巧也可能不同。因此现在比较担心的是,有一些人会打着“治疗”的旗号,随意标定游戏障碍的医学治疗方案。

中国戒网瘾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成立于2004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联合共青团中央等九部委共同组建而成。他们十余年的发展饱受争议。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游戏成瘾者的疗程一般为半年,在家长陪伴之下的半年治疗中,他们主要学习怎么解决人际、认知、情绪、行为四大问题。 进入基地,所有的学员都不被允许使用电脑和手机。在准军事化管理下,每天进行集体生活,包括队列训练、拓展活动、点评互动、学唱军歌等。他们不单纯治疗孩子,一般结合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一般治疗需要3到6个月,较严重的需要6个月以上。成瘾是一种病态的记忆,不管是物质成瘾,还是非物质成瘾,大脑都会对某种特定的感觉产生记忆,如果再重复追求这种感觉,就形成“瘾”。经过半年的治疗,大脑中一种承载成瘾快乐记忆的蛋白质就会慢慢萎缩,从而渐渐消除网瘾的冲动。

其实,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我国相关部门也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大对未成年人上网监督和管束的措施。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于当年4月15日起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然而十多年来,从《魔兽世界》《英雄联盟》到《阴阳师》《王者荣耀》,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似乎从未受到影响,防沉迷系统几乎成了摆设。2009年,鉴于一些安全性问题,卫生部叫停了“网瘾电击疗法”。另外,中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网络游戏运营》等文件规定电脑网游、移动游戏平台需要玩家进行实名验证,并提倡给未成年用户消费设限、限定游戏时间。

国外对抗网瘾的“妙招”

陶然曾多次出访考察过国外的戒瘾结构,他介绍,一些国家已经将游戏成瘾确定为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已经有现成的官方戒瘾机构。他们跟国内一样,都是心理治疗为主。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游戏成瘾者都是家长自费送过来的,而他们是欧洲警察送过来的。在德国大概有50多家戒瘾机构,最大的医院有800多名患者,每天可得到政府150欧元的拨款。在德国未成年人不上学就已违反了《教育法》,被家人或者邻居举报后,警察就会找他们谈话,是希望送到少管所,还是去心理部门治疗,并且他们的戒瘾机构也不需要封闭式管理,这些成瘾者大多到了那里也都不会轻易逃脱。因为如果逃脱记录超过三次,那他们肯定要去监狱,也会被列入诚信黑名单。同时这些孩子到了戒瘾机构,要自己学会独立,学会做饭、洗衣等基本技能。

陶然说,另外,德国保险公司也会积极参与戒瘾机构的筹建,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如果这些成瘾者得不到好的救治,那么等到这些孩子不能融入社会之后,他们将支付的更多,并且每一个戒瘾机构都能给孩子提供去酒吧当服务员、当汽车修理工、木工和面点师的机会。在治疗以外,培养这些孩子一技之长,以便他们走向社会之后更好融入其中。因此可以说,游戏成瘾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建议,在网瘾防控中,家庭至关重要。他们调查发现,民主型家庭、父母和孩子交流更多的家庭以及亲子活动更多的家庭中,网瘾的比例更低。还有一个现象,如果父母拒绝网络,或者为了孩子学习,不安装网络或拔了网线,孩子网瘾的比例反而更高,这也告诉我们,防控网瘾也要讲方式方法,堵不如疏。■

孩子说

尽管我也痛恨游戏

但它并非全罪之身

我是一位喜欢游戏但不沉溺的中学生,我的妈妈跟所有的家长一样,总是喜欢跟我谈游戏的问题。但她又跟所有家长对游戏的态度不太一样。她时常会说:“中学生玩玩游戏没关系,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放下。”

不过,我身边的同学们似乎就没这么幸运了。要么就是家长过度管理,要么就是自己疯玩到根本停不下来。我敢肯定,无论这两种方式正确与否,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对未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

我深刻感受到了游戏的危害。从33岁美国著名大学博士郭晓明的遭遇再到因体验游戏里的快感而杀人的案例,这些都因游戏成瘾而起。就在此刻,似乎大街上还涤荡着《王者荣耀》游戏开始的音节,或许家中电脑的键盘和鼠标也正在以无规律的节奏作响。

其实,游戏本应该是学习之余的一种短暂消遣方式,可是,如今的它已经变成了专门祸害年轻人的“恶魔”。

尽管我也痛恨游戏,但它并非全罪之身。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人们对《魔兽世界》《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的认可,谁又会因为它们遭到迫害呢?有的时候,或许我们会习惯地将一切责任追究到一个东西的身上,可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或许,不是游戏太坏,而是我们把它想得太坏。那么,既然坏事已经发生,如何解决才是值得深思的。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还未想过少玩游戏的方法。平心而论,不让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有的孩子的网瘾是不让玩反逼出来的,而有的孩子则是玩太多被迷进去了。其实,可以适当规定玩游戏的时间,或者在特定节日适当放宽。如此规划,既杜绝了两种情况的发生,又能让家长放心,一举两得。

只要有人帮助,外加自己努力,游戏就不会再是青少年的“主宰”,而成为我们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