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增加科普作品中女科学家比重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19 13:52:41   阅读量:0

女性在科研领域中处于弱势地位,改善这种状况可能需要我们追根溯源,从她们儿时接触的科学家形象进行改善。

撰文/王大鹏(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绝大多数儿童从小都有一个当科学家的梦想,很多相关的调查也发现,科学家处于其职业选择的前几位。但是如果让这些儿童给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家画像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形象绝大多数都是男性科学家。当然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影视剧和科普图书中的科学家形象等。

近年来,有很多项目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让女性把科学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并且获得职业上的成长,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在科研领域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改善这种状况可能需要我们追根溯源,从她们儿时接触的科学家形象进行改善。

性别角色认同理论认为,儿童会通过对性别期望的了解来帮助自己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恰当的回应,这会影响孩子们对自己是谁以及自己该如何表现以符合自我性别的传统的理解。简言之,一旦偏见形成,那么这些人就会落入到这种刻板印象的模式中。

通过对科普图书中科学家形象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在这些作品中的代表性严重不足,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作品中的科学家形象没能传播女性的技术能力或者知识。来自于坎布里亚大学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英国两个公共图书馆中获取了160本儿童科普图书,并且分析了这些图书中所展现的性别差异。他们发现,这些作品中男性的形象是女性形象的三倍多,这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是男性所从事的职业这一刻板印象,而女性在这些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是被动的,地位较低的或者技能不足的。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影视剧中,虽然数十年来电视给科学赋予了人的面孔,但是这并没有改善女科学家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从一些儿童电视节目的标题中就能清晰地看出某种刻板印象,比如《奇才先生》《比尔·柰科学达人》等,可以说这种缺省假设仍然把科学视为男性所主导的一种职业,而成绩卓然的女性则是男性科学家世界的一种例外。比如,乔斯林·斯坦克和玛丽莉·隆就发现,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儿童系列片中,男性科学家的比例都比女性科学家多一倍多。可以说,这种文化失语现象会进一步强化科学是一项具有“阳刚之气”而非“阴柔之风”的事业。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而在科学这项伟大的人类事业中,女性的贡献更是不可或缺的,意欲让更多的女性从事科研工作,就有必要改变上述的刻板印象,而这也需要从儿童科普作品的视角加以关注。因为科普作品,无论是图书,还是影视,都会对职业选择有所影响,同时这些作品上的科学家形象会进一步强化某种刻板印象。

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即便在走入学校之前,儿童也会认为男性在男性主导的事业方面会好过女性。对成功的女科学家所进行的采访表明,女孩也确实会在科学方面寻找自己的榜样,但是有时候却会无功而返。为让更多的女孩在未来选择科学作为自己的职业,有必要改变科普作品中男性主导的情况,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