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学会模仿人类语言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2-11 17:06:57   阅读量:0

《皇家科学院学报》

虎鲸学会模仿人类语言

法国科学家教会了一头16岁的虎鲸模仿人类“说话”,这在全球尚属首次。通过训练,这头虎鲸能够模仿训练员说出的“hello”“bye bye”等词语,并能从1数到3。虽然它发出的声音有些像鹦鹉叫声,有时还类似咂舌,但大部分时候都可以轻松地被人听懂。

这只虎鲸通过喷气孔挤压空气来“说话”。每一次实验中,研究者会向它发出“开始”的手势,但不会给予食物奖励。研究人员、训练师和6位独立观察者对虎鲸的录音进行了评估,并利用语音识别软件检测它的发音。结果发现,无论是外界独立观察者的评估,还是软件声学分析的结果,都表明虎鲸的模仿是能够辨识的。研究人员认为,鲸类具有使用独特声学“方言”的能力,表明它们具有高度的社交智能。

《自然·生态与进化》

非洲罕见出土恐龙化石

众所周知,非洲极少出土恐龙化石。而最近埃及境内出土的一具相对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填补了非洲古生物学研究中的空白。这具化石出土于埃及中部撒哈拉沙漠的达莱赫绿洲,可能属于8000万年前的一只恐龙。该恐龙以埃及曼苏拉大学命名,据推测属于泰坦巨龙(一种蜥脚类植食恐龙),生活在中生代白垩纪,体重约5.5吨。分析曼苏拉龙的骨骼后,研究人员推断,这种非洲恐龙与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恐龙更为接近。这表明,恐龙在灭绝前的一段时期仍能在非洲和欧洲之间迁移。曼苏拉龙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解决关于非洲化石和古生物学的几个古老问题,如非洲古生物与其他大陆板块的物种有何相似之处,白垩纪的非洲与其他大陆如何连接等。

《动物学》

公鸡通过封闭耳道屏蔽自身啼叫

公鸡的清晨啼鸣可谓震耳欲聋,但它们自己的听力似乎却不会因此而受损。研究人员探索公鸡对自己叫声“免疫”的原因,发现它们其实长有内置的“耳塞”。

比利时研究人员测定了公鸡鸣叫音量的大小。在对几只不同的公鸡进行采样后,数据显示公鸡的平均鸣叫声超过了100分贝(最高可达143分贝),大致和汽车喇叭一样响亮,处于人类听觉的“不适阈”内,若反复接触这种音量会导致耳聋。在仔细检查了公鸡的头骨结构后,研究人员发现,公鸡有一种内在的防御机制——公鸡在鸣叫时,会调整头部和颈部,使小部分组织封闭耳道,起到了类似耳塞的作用,并显著降低了噪音。研究还表明,鸡耳朵深处的听觉毛细胞虽然可能会因为较大的噪音而受损,但它们可以再生。因此,即便对于附近的母鸡来说,一定程度的耳聋可能也只是暂时的。

《eLife》

裸鼹鼠死亡率不随年龄增加

在动物世界中,裸鼹鼠绝对是一个“逆天”的存在。它们很少会得癌症,对某些类型的疼痛有抵抗力,并且能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存活18分钟。在一项新研究中,谷歌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收集了30年来上万只裸鼹鼠研究数据,发现裸鼹鼠似乎无视了描述衰老的“Gompertz法则”(即死亡风险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在裸鼹鼠6个月大、达到性成熟后,每天死亡的概率均是万分之一,而且此概率在余生中一直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裸鼹鼠具有非常活跃的DNA修复水平和高表达水平的分子伴侣蛋白,保证细胞内部损伤的积累降到最低,从而不会导致与年龄相关的身体状况恶化。然而,有些科学家仍然认为未来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定本研究的结论。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流感第一周心脏病风险是平时6倍

一项新研究显示,流感不仅会引起全身疼痛、寒战和疲乏,还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在确诊流感感染后的最初7天内,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增加到了平时的6倍。

加拿大研究人员观察了2009~2014年间约2万例在安大略省实验室确诊的成年流感患者,并重点关注了其中332名(大部分为65岁以上)。这些患者在流感诊断前后一年内因心脏病发作住院。研究发现,在流感确诊后的7天内,每周有20人因心脏病入院,而在其他时间段,每周只有3.3人入院。研究人员认为,感染会增加凝血(血小板在感染期间被激活),这可能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部分原因;另外,一些流感患者服用伪麻黄碱等减充血剂,可能增加血压和心率,从而间接导致心脏病。这项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提示作用:有心脏病风险的人士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预防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并及时进行心脏症状的医学评估。

《科学》

海洋塑料垃圾可导致珊瑚白化风险骤增

塑料垃圾正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日益严重的危害。一项新研究发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由于容易携带细菌等微生物,会大幅增加珊瑚的白化风险。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缅甸、泰国等地的159片珊瑚礁展开研究,检查了约12.5万丛珊瑚的组织损伤情况和病灶。结果显示:当珊瑚接触塑料垃圾时,其患病风险会从4%骤增至89%。塑料颗粒是微生物的理想寄居场所,这些微生物接触珊瑚后,很容易引发疾病,导致珊瑚死亡。研究人员估计,亚太地区珊瑚礁上的塑料垃圾碎片数量约为111亿个,并且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内还将上升40%。研究人员表示,相关地区应严格控制垃圾排放,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