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益生菌未必有益健康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19 14:46:29   阅读量:0

《细胞》Cell

补充益生菌未必有益健康

很多人认为,补充益生菌能够平衡肠道菌群,有益身体健康。但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并非在所有人体内都能“安家”,在抗生素恢复治疗方案中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专家由此建议,在使用益生菌补充剂时应注意个性化施治。

以色列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两项与益生菌有关的研究。第一项研究中,他们给一些志愿者服用益生菌,并用内窥镜和结肠镜对他们的肠道菌群组成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益生菌可成功在某些人的肠道中“安家”,但在另一些人的肠道中却遭到排斥。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益生菌更容易在人体肠道内“安家”,同时却会抑制肠道基因表达,使肠道菌群在数月内都无法恢复到使用抗生素前的正常水平。相比之下,在使用抗生素后进行自体粪菌移植,可使肠道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在数天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自然》Nature

迄今最古老的人类画作被发现

考古学家在南非的Blombos洞穴里发现了以红色赭石绘制的图案,它可以追溯到7万多年前,比此前发现的最古老画作早了3万多年。这张“画作”位于一小块长38.6毫米的硅结砾岩上,由6条大致平行的垂直线和3条弯曲的水平线组成。线条一直延伸到石头边缘,表明这只是一块更大岩石中的一小块。

这幅画本身并不吸引人,但它的年代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它在大约73000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这可以追溯到中石器时代。为了了解这些图片是如何绘制的,研究人员试图在实验中进行再现。他们发现,赭石材料是最接近原始材料的物质。自1991年开始挖掘以来,考古学家们在Blombos洞穴中发现了几十件远古人类手工艺品。在这幅画之前,洞穴中实际上发现过更加古老的创作,比如贝珠、工具和雕刻品等,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

《英国医学杂志》BMJ

扶他林或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在针对630多万名丹麦成年人的大规模研究中发现,非处方止痛药双氯芬酸(扶他林)可能会使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50%。此外,双氯芬酸更可能增加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双氯芬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用于缓解成人发烧或牙痛,以及儿童的严重关节痛。但是与其他传统NSAIDs相比,它的心血管风险从未在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得到检验。本研究发现,与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萘普生)或扑热息痛相比,服用双氯芬酸的患者在开始治疗的30天内出现心脏问题,产生并发症(如心跳不规律、缺血性中风、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病发作)的比率显著增加。如果他们长时间持续服用双氯芬酸,风险性还会显著增加,这种情况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男女性以及仅服用低剂量双氯芬酸的参与者。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非甾体抗炎药来改善生活质量,但双氯芬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与这种药物有关的健康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医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

练太极可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由美国俄勒冈研究院进行的研究显示,打太极拳可显著降低老年人摔倒的风险。研究对670名平均年龄78岁,有摔倒或运动受阻史的老年人进行了随机测试。他们被分配到三个锻炼小组:太极组、伸展运动组,以及包括平衡、健美操和柔韧性的多形式运动组。这项临床试验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简化形式的太极,重点放在与预防跌倒最相关的八个基本动作上。6个月后,太极组有85人摔倒。与进行拉伸训练的老年人相比,练习太极的老人摔倒风险降低了58%,与进行多形式训练干预的老年人相比,他们的摔倒风险降低了35%。

摔倒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可能导致他们过早出现运动能力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死亡。每年约有28%的美国老年人报告跌倒,2/5的跌倒导致受伤、到急诊室就诊、住院或死亡。本研究表明,推广太极拳能有效减少老年人群的摔倒事件。与多模式训练干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锻炼及拉伸活动等相比,太极拳在“防摔”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科学》Science

大型新能源设施或使撒哈拉沙漠变为绿洲

美国、中国和意大利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预测:如果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兴建大规模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可能使该区域降水和植被增加,改善该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对区域气候的影响通过两种不同反馈机制来实现:风电设备增加空气受到的地表阻力,促使空气汇聚,形成上升气流并产生降水;而太阳能发电板降低了地表反射率,同样有助于增加降水。研究人员通过超级计算机的模拟发现,如果大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分布在约900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上,该区域的降水量将从日均0.24毫米增加到0.59毫米。降水量的翻倍可让这些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增加约20%。研究者认为,降水增加所带来的新植被会进一步降低反射率和增加地表空气阻力,从而形成正反馈机制。不过,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模型。在现实中建立巨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存在许多技术、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挑战。

《科学》Science

有蹄类迁徙行为是后天习得

大型有蹄类动物的迁徙行为遍及各大洲,这些动物如何知道“何时离开”以及“去哪儿”呢?每一年,迁徙性有蹄类动物(如野牛、麋鹿或野羊等)会在春回大地后追逐新生的丰美植被而迁徙。然而,人类的活动极大地阻碍了这些动物的迁徙行为——某些有蹄类动物变成囿于一地的动物后,忘却了如何迁徙。

美国怀俄明大学的生态学家团队,将几种区域灭绝的北美有蹄类动物重新引入,来确定它们在迁徙中的学习能力。刚刚引入的大角羊和驼鹿种群没有像过去的种群那样迁徙,但几个世代之后,种群能够更好追踪环境中植被的出现,并且进行越来越多的迁徙。这些结果证明,有蹄类动物迁徙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积累,而社会学习能促进这些知识的传播。动物大量死亡时,代代相传的传承知识很可能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