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3-06 15:01:39   阅读量:0

要闻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2月27日,科技部发布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经专家遴选、投票,10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进展,从30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入选的科学进展分别为: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研发出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

生态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2月28日,我国发射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又出新成果——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该成果反映了全球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生产力,可以用来监测地球的“绿色生产力”。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这颗“碳卫星”是“十二五”期间,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负责工程总体、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科学实验卫星计划,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

科考

我国规范管理访问南极考察站活动

2月28日,国家海洋局发布并实施《访问中国南极考察站管理规定》,要求到中国南极考察站开展旅游、探险、文化等活动时间原则上应在星期六、星期日和中国法定节假日;每批次访问考察站人数不超过100人,在站活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日访问总人数不超过400人。据悉,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南极环境和生态、规范访问中国南极考察站活动的这项规定,适用于访问考察站开展旅游、探险、文化、科普、体育等活动的管理。

航天

长征十一号火箭今年上演海上首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月27日对外宣布,由该集团一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今年将执行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据一院长征十一号火箭总指挥杨毅强介绍,实施海上发射任务意味着我国运载火箭向新的服务领域进军,将进一步满足低轨道倾角卫星的发射需要,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近年来,近赤道、低轨道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日趋旺盛。在临近赤道的位置发射此类卫星,不仅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为火箭省力,让火箭能够运载更重的载荷,降低发射、运营成本。

地理

中国从未放弃8844.43米珠峰“身高”

针对国外媒体有关“中国已经放弃珠峰8844米的海拔高度,认同尼泊尔方面的8848米”的报道,2月8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表示,2005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珠峰高程测量,精确测定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一数据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数据一直采用至今。中国从未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放弃这一数据。

食品安全

食药监总局: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品

2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要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食药监总局提醒,消费者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资质信息。

动物保护

从濒危调整为易危,雪豹“降级”保护不能减力

2月28日,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对外宣布,在包括祁连山国家公园团结峰、三河源、油葫芦、黄藏寺等区域在内的2000平方公里祁连山山地上,37台红外相机去年共“捕获”雪豹照片及视频251次。2017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文称,雪豹在“红色名录”里的级别被从濒危类别调整为易危类别。有研究者担心雪豹“降级”会影响保护资源的投入,进而影响物种生存。北京大学教授吕植说,即使降了级,也不应该影响对雪豹保护的重视,濒危了才保护和先污染后治理如出一辙。

材料

我国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获突破

2月26日,科技部宣布,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期在半导体量子芯片研制方面再获新进展,创新性地制备了半导体六量子点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半导体体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逻辑门操控,为未来研制集成化半导体量子芯片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