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首次“牵手”考古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23 16:01:24   阅读量:0

海洋考古

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首次“牵手”考古

“探索一号”科考船4月18日从海南三亚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执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个别潜次下潜深度或将超过千米,填补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据了解,本次深海考古调查计划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将搭乘4500米级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对西沙群岛北礁区域进行考古调查。

航空

5G无人机首飞试验完成

4月19日,中国电信与华为公司合作,在深圳完成5G无人机首飞试验及巡检业务演示。这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端到端5G网络的专业无人机测试飞行,成功实现了无人机360度全景4K高清视频的实时5G网络传输。据介绍,远端操控人员通过第一视角VR体验,通过毫秒级低时延5G网络,进行无人机远程敏捷控制,高效完成巡检任务。

健康

科学家发现肝癌发病新机制

4月18日,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与治疗学系于君教授和刘大斌等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揭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诱发肝癌的一种发病机制。肝脏脂肪细胞堆积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三到四成的成年人受这种疾病危害,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教育

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4月16日,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并召开了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校董会选举施一公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并聘任许田、仇旻为西湖大学副校长。据了解,按照西湖大学的发展规划,预计202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本科生,学校近期(五年)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220人,长期(十年)规模为5000人。学校校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主校区(云谷校区)位于西湖区双桥区块,云谷校区建设将在4月初启动。

动物保护

我国成功完成达氏鲟子三代苗种繁育

经过持续努力,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与四川省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的联合科研团队日前成功完成达氏鲟子三代苗种繁育。这表明人工保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对达氏鲟今后的自然种群修复及未来的养护利用意义重大。国家一级保护鱼类达氏鲟又名长江鲟,为长江中上游特有珍稀定居性鲟鱼。

气候

中挪将共建北极气候研究平台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中国和挪威的科研人员将共建北极气候监测-预测平台,加强对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共同研究。据了解,中挪双方科学家未来将通过“竺南中心”这一合作平台,加强北极多要素(冰雪、水文、气象等)综合观测数据共享,发展气候预测系统,共建北极气候监测-预测平台,提升我国对北极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探索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我国对北极海冰的预测能力,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未来北极资源开发与航道利用提供科学保障。

生物

国内首批“试管狗”诞生

中国首批体外受精犬(俗称试管狗)在北京诞生。我国继2016年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疾病模型犬“苹果”、2017年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克隆犬暨我国首例自主研发的体细胞克隆犬“龙龙”之后,现在又获得我国首批试管狗,在犬科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生态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家底首次摸清

科研人员首次摸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家底”,在2001—2010年期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分别贡献了12%和8%的固碳量,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