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记者活动优秀作品选登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18 16:58:24   阅读量:0

编辑/吉菁菁

在南极与黑冰“亲密接触”

孙浩桐(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南极黑冰”被称为冰雪世界的精灵,每一块黑冰最短的形成时间不少于2000年,有的甚至上万年。在南极,我就特别高兴遇见黑冰,并和它来了个“亲密接触”。

今年年初,我参加了“少年极先锋”科学考察团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2月13日,我们小组最后一次考察,任务就是采集黑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成三组:观测员、“爆破手”和“搬运工”。

▲孙浩桐在南极

观测员在浮冰区找到一块黑冰后,我们立即围过来看:一个比篮子大一些,和海水一个颜色的冰块在海浪中若隐若现,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猎物”。

于是,作为“搬运工”的我率先戴着手套伸进水里摸摸冰块外形,想找到两个不容易滑动的点拿住,但我发现这块冰酷似长方体,上面没有裂缝和凹槽,并且冰也非常滑,折腾了半天没搬上来。

怎么办?丁老师思索片刻说:“爆破手,砸”。于是,“爆破手”拿起了秘密武器——船桨,把那块想“溜之大吉”的黑冰拽了回来,然后用力击打,但是这块万年之久的“老冰”却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好不容易,爆破手从冰上敲下一块鸡蛋大小的冰块,只得苦笑着“咚”的一声扔进海水里。

冰那么近,但我们对它毫无办法。最后只好放弃这块大的,转身瞄准一块足球大小的黑冰,才最终完成了任务。

黑冰确实很美,在海里是黑色的,但当拿在手里的时候,它则完全是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折射出漂亮的光线。

这些冰能饮用吗?我有看老外在船上化冰烧开水、兑酒喝,是否会拉肚子,是否健康?我询问老师、查询书籍,问了“百度”后,发现了两个“秘密”:

一是水冻成冰之后,水里的盐、矿物质等也固化在里面,烧热融化的时候,盐受热从水中分离出来形成碳酸盐,只要筛去即可饮用;二是南极的黑冰大多数从冰川来,存在的时间长、受压大,污染极少。通过这两点,我知道老外捞冰烧水喝,不是冒险也不是逞能,而是拥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导师点评:


高登义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南极洲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大陆,令人心往,很高兴看到中国的小学生也踏上了到南极洲考察和旅游的行程,这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孙浩桐同学不仅参与了考察,还写了一篇关于“黑冰”的观察笔记,这种探索精神值得其他小朋友学习,但是其关于“黑冰”的认识还不太准确。我多次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未看到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冰块,所谓“黑冰”是近些年来一些媒体和非专业人士的不准确的说法,科学界没有这样的名称。

“黑冰”实际上是指南极洲一些年代久远的冰块,这些冰块在某些光线角度的照射下有些显黑,但实际上它是深蓝色。研究发现,南极冰山从顶到下看,露在水外边的一般都是接近白的颜色,但年代越古老的冰颜色就越深。南极的很多冰都是重力冰,它们不是雪在自然融化中形成,而是经过重力挤压形成的,所以一般密度较大,阳光下看起来是深蓝色的,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有时就会感到其有点儿黑,也就是这样的原因就被一些人叫做“黑冰”了。

长时间以来,南极大陆人迹罕至,众多年代古老的冰川几乎没有受到人类污染,所以不管用来融化饮用还是煮东西吃都是可以的。

走出课本,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感受

杨紫霄(北京陈经纶中学)

2018年1月28日的清晨,我踏上了前往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的路程。寒风刺骨,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地理竞赛,题目难度如何呢?我能不能做出来?

漫长等待后,终于拿到了试题,试题一共16页,装订成了一个小册子,由单选和多选构成。第一题上来就把我弄懵了,“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主要创始人是?”

这个上课没有讲过啊!突然想起,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好像是魏格纳在看地图的时候觉得大陆可以像拼图一样拼起来,没想到在多年后我竟用到了。之后的题更是一言难尽,很多连题目都看不懂,选项也没有听说过,只能硬猜。

其中还有不少题目需要用到物理和化学知识,比如关于重力的题目就需要用万有引力公式,关于化学元素的题,又用到了这学期刚学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给的图里面还都是英文标注。一场地理竞赛下来,倒像把我所有的知识搜刮了一遍。

参加这次竞赛,给了我很多启示。地理绝不是课堂上和考试中那一点点东西,它包罗天地万象,是学术更是生活,学会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学好地理。所以,我们也不能只限于学课本上的内容,应该多看书、多涉猎,开拓眼界。我体会到,学习不应是功利的,学习带给我们的充盈和乐趣,才是学习的目的。

我也深刻意识到自己对地球还知之甚少,地理书里面的地球只是小小一角,更多智慧藏在生活中。

在未来,我会走出课本,用脚步去丈量经纬线的纵横,用眼睛去感受四季更迭,用手去触摸大自然的沉淀,用大脑去体会地球的智慧。

我与科学大咖面对面

宋辰颉(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

2018年3月31日,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项目组主办、由北京科技报|北科传媒承办的“大家小课”科学讲堂,院士带你“天马行空”探索科学奥秘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召开。受邀参加本次活动演讲的有:摩擦学专家雒建斌院士爷爷,钛合金研究专家曹春晓院士爷爷,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爷爷。他们为近200名小科学迷们带来精彩演讲,而这几个领域的百度词条也会因此改进与丰富。

▲宋辰颉在“大家小课”活动上和欧阳自远院士面对面交流

摩擦无处不在,雒建斌爷爷告诉我们,降低摩擦力可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近年来,他的团队一直在研究超滑技术,这项技术可把60吨的重物降低到6千克,一个儿童就能轻松拖动的程度,我期待着今后能有使用超滑技术的汽车。

接下来演讲的曹爷爷介绍了钛合金知识,他说目前我国正在由钛合金大国向强国转变。曹爷爷今年80多岁,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的钛合金材料事业,在场观众都非常感动,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后出场的是被称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爷爷。他告诉我们不要恐慌,月球上没有外星人,因为中国人的“嫦娥计划”已经给月球拍摄了完整清晰的照片。中国新的探测器很快就要在月球背面登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演讲结束后,我非常幸运获得了和欧阳爷爷单独交流的机会。得知我即将代表学校天文社团参朝阳区中小学宇宙知识辩论赛后,爷爷还非常耐心地向我解释了探索宇宙对于人类的意义。三位院士爷爷,依然对工作充满激情,对我们小朋友热情且充满期待,给我们大量教诲。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以后要成为像爷爷们那样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全部贡献的人!